改革要与时俱进

2018/11/13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在过去的这4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56美元,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490美元的人均GDP相比,连他们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当时的中国经济也非常封闭,出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进口占5.6%,两项加起来只有9.7%。也就是说,当年中国90%的国民经济与国际是不接轨的。当时81%的人生活在农村,84%的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1.25美元/天的生活费标准之下。在这么低的起点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东欧的改革开放不同,他们的经济是崩溃、停滞、危机不断的,而中国的经济是稳定和快速发展的。


从统计指标来看,从1978年到2017年的39年中,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约9.5%,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态势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也是在过去40年中唯一没有发生金融经济危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那么,为什么在其他国家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的时候,中国经济却能够稳定和快速发展,而且避免了金融经济危机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方面,中国明确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目标,以开放的态度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在执行的时候,按照国内实际状况稳步推进,实行了渐进双轨的转型。所谓渐进双轨的转型,就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针对国内人均收入低、资本短缺,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缺乏比较优势的国情,放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准入,但对于没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限制外国投资,以保护当时缺乏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在资金流动上,同样推行双轨制,经常账户基本上是完全开放的,但资本账户则被高度管制。这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转型方式,使中国在过去的40年中取得了稳定和快速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不少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和扭曲,必然会造成双分配的不平均以及腐败问题。这些问题在过去这段转型期中的蔓延,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和不满。


改革当然应该与时俱进,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情跟1978年或者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去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640美元,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资金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短缺,我们的比较优势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02年,中国还是一个低收入的国家。2002年我们才跨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人均GDP为1200美元,而现在已经近9000美元了。所以,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基本上已经从当初的违反比较优势变成了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最明显的是资本密集的装备业,当前在国际上已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了。像工程机械,不管是民营的三一重工,还是国营的徐工,产品在国际上都可以跟美国的卡特彼勒、德国的西门子共同竞争。这表明中国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给当时违反比较优势的产业必要的补贴是雪中送炭,没有补贴那些产业就活不了。如果那些产业垮台,会造成大量的失业,影响到社会稳定,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国防安全,因为那些重型装备业跟国防安全有相当大的关系。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这些产业既然已经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那么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就应该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有自生能力,保护补贴就从雪中送炭变成了锦上添花。从企业的角度讲,有保护补贴当然好,但是从社会角度讲,有保护补贴就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问题,带来腐败问题。因此,改革需要深化。所以,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决议,要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内容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所谓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要把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去掉,这样市场才有办法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沿着这个思路,2013年国家在上海设立自贸区,2015年把自贸区的经验推广到天津、福建、广东,2017年进一步扩大到其他七个城市。自贸区的内涵是什么?就是要把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双轨制变成市场的单轨制。在开放方面,原来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禁止或者限制外国投资,外资只能投资政府允许投资的产业。而在自贸区里,现在要从这种正面清单变成负面清单,即非常少数的跟国防安全或国计民生有关的产业要限制外国投资,其他的产业,外国企业都可以跟中国企业一样自由投资。


资本上也一样,在自贸区里,要进一步允许资金的自由流动。我想,北京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当然要沿着深化改革的方向,在金融业的开放、创新上先走一步,摸索经验,将来在全国推广。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改革,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国现在还是一个收入中等偏上的国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必须继续发展。而中国的经济要继续发展,金融服务业将扮演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的不断创新,产业的不断升级。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交易费用必须不断下降,基础设施要不断完善。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需求是变化的。就像十九大所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物质文化的需要跟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不管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是环境的改善,都需要投资。投资就要有资金的支持,金融业服务于实体产业的发展,实体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有金融业的服务。


金融业的开放,包括银行、保险等的开放,将会对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开放有利于资金的流通,使资金从资金相对丰富的国家向资金相对短缺的国家流入,扩大我们的资金池。同时,银行保险业的开放,也会带来竞争,有了竞争,会提高服务的效率,有利于资金的有效配置。我想,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然,金融业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资金拥有者与资金使用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完全对称的。要让金融业真正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要学会克服信息不对称。发达国家由于金融业发展较好,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就像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制造业等领域也学习了很多外国的经验。并且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出现,技术的创新,加上大数据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方面有很多新的方法,现在,我们可以跟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来竞争,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由于信息不对称,必然存在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也要发挥好的作用,进行必要的监管,但这种监管必须是在开放环境下的监管。我们可以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也要了解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机会和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