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互联网从有到“无”

2018/01/05

互联网将“无处不在”


       过去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认真向我遇到的每个人学习,在不断思考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互联网正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力可能会超过过去一切技术革命的总和。我们正在讨论的网络空间的深层次问题,在现在显得尤其有必要和有意义。


       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是生产力,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关系。如果我们不数据化,不和互联网相连,那么会比过去30年不通电还可怕。


       未来30年,互联网将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互联网,互联网是所有人的互联网。如果说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那么未来30年,互联网将“从有到无”,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没有人能够离开网络而存在。


与其担心不如担当


       这几年几乎全球都弥漫着一种对新技术的担心,担心机器会抢走工作机会,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最伟大的发明之中。


       200年以前,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人们担心蒸汽机会取代我们的工作。100多年以前,当电力出现的时候,人们担心电力会夺走很多工作。其实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让人的工作能够进一步进化。


       清朝时期,我们抵制铁路,担心沿线挑夫会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但是现在有200多万的铁路工人。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但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船工人。互联网冲击报纸的发行量,但是送报的人却改成了送包裹,中国就有300多万的快递人员。所以与其担心,不如担当,与其担心技术夺走就业,不如拥抱技术,去解决新的问题。


       我相信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创造力。过去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30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但是最终应该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机器没有灵魂、机器没有信仰,我们人类有灵魂、有信仰、有价值观,人类有独特的创造力。人类要有自信,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机器。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不到10%,机器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


共建“命运共同体”


       在新时代,数字经济将重塑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将会有新的模型,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我们将面临新的问题,而同时又是新的机遇。


       人类只有成为“命运共同体”,共建“命运共同体”,才能一起迎接新的时代和挑战。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是共同的,全球产业链一定会彻底变革,不是集装箱,而是小件快运,不是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America,而是Made In Internet,不是B2C,而是C2B。


       更重要的是未来30年,制造业不再是带动就业的引擎,未来的制造业都将会是服务业,未来的服务业也必须是新型制造业。因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机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业,而人类将会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更有体验的工作,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全球化必须更加普惠,今天的问题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30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几个帝国手中,3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6万家大企业手中,未来贸易应该属于中小企业。过去是20%的人受益,未来必须是80%的人受益。全球化应该让这个世界更多的人有成就感、有幸福感、有获得感。世界不仅需要G20、B20,更需要G200和B200。未来的跨境贸易不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东西到另外一个国家去销售,是要互相为对方创造就业、创造价值。


       今天的互联网企业是时代的宠儿,我们从未遇到过如此的机遇,也从未获得过如此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担当从未遇到过的巨大责任,时代给了我们技术的能力,我们唯有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和创新,才能与这个时代相匹配。我们应该靠创新赢得市场,靠技术赢得利润,靠担当、靠共享、靠普惠精神,赢得尊重。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只有共同起来,一起打造“共同的命运空间”,共同拥抱这样的技术,共同分享这样的技术和成就,人类社会才可持久发展。


       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技术革命,也就是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将打响,但这不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是一场我们携手对抗疾病、贫穷和气候变化的战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