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独角兽回归与新经济崛起

2018/05/08
       2018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独角兽企业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大幅加快,中国新经济的未来走向备受市场瞩目。我们认为,新经济不是一种孤立、静止的经济形态,而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对传统经济金融体系进行的一场系统性大改造。凭借“信息三优化”的根本机理,新经济能够在供给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需求侧提高居民福祉,因而内嵌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中,兼具时代动力和比较优势。


       以此为基础,利用中国存托凭证(CDR)等制度创新,独角兽企业的加速回归将构筑中国新经济崛起的正向循环,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抢跑、领跑。有鉴于此,以2018年为起点,中国新经济将步入全面崛起的新阶段,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新经济崛起


       追根溯源,新经济是一场系统性大改造。今年“两会”以来,随着政策红利的相继发布,叠加独角兽回归中国市场的进程提速,新经济正在走向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舞台中心。我们认为,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概念,新经济具有不断丰富的内涵和模糊变化的外延。如果仅从其外部表现进行事后性的总结归纳,在范围上会挂一漏万,在时效性上会刻舟求剑。例如,如果仅将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等同于新经济,那么既忽视了其对线下经济的深刻重塑,也限制了对新经济发展空间和演进路径的预判。因此,需要从根源本质和动态视角出发,对新经济进行理解和前瞻。


       本质而言,新经济的核心标志在于,信息数据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要素资源,并对传统要素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其根本机理在于,通过全社会的“信息三优化”,产生新红利并重塑经济金融体系。


       第一,信息处理的优化。以大数据、云计算和量子计算为核心技术基础,大幅拓展信息处理的量级、范围和深度,从海量信息中挖掘新联系和新规律,进而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第二,信息流动的优化。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量子通信为核心技术基础,实现高效、安全、精准的信息传输,进而驱动各类要素资源突破传统产业格局,实现跨界融合与混合经营。第三,信息利用的优化。以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为基础,提升信息要素对人本身的服务效用,将人从低级职能中解放出来,并增强人的高级职能和感官体验。


       新经济的红利,动态地产生于这三重优化之中:推动科技进步和扩散,改造产业体系,进而形成新产业;优化信息利用,改造经济运行链条,进而孕育新业态;引导要素配置,改造资源整合方式,进而催生新商业模式,最终在每个时点上形成静态的“三新经济”。


       由于“信息三优化”的普适性,虽然目前新经济发轫未久,但未来并不会局限于某个行业或领域,更不会被定义于某个“新旧经济分界线”,而必将渐次深入当前经济金融体系的每一个层面,进行深刻而细致的大改造。这场改造接近完成之际,就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爆发之时。所以,新经济是上一轮信息技术浪潮的再发展,更是下一轮产业革命以及人类技术“奇点”的前奏曲。


       聚焦时代,中国新经济内嵌于高质量发展之中。以十九大为起点,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一历史性转变正在为新经济的崛起注入强劲的时代动力。


       在供给侧,新经济进行双向发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信息三优化”纾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信息流引导要素流动、打破市场扭曲,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并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例如,共享经济激活了闲置社会资源,网约车削弱了地域性行业垄断。而在普惠金融领域,基于大数据而非抵押品的征信体系,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另一方面,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发力点,充满活力的新企业纷纷涌现,有望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转化和扩散。学术研究显示,新企业的大量进入能够推动科技创新,最终抬升行业总体生产效率,并且这一效应在高科技行业尤为显著。


       在需求侧,新经济实现“两降一升”,提高人民福祉。从需求质量来看,“信息三优化”降低搜寻成本,精准匹配市场供求,有效适应消费升级的高端化、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例如,AcFun、Bilibili直击90后ACG亚文化群体,而快手、抖音等APP则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碎片式、体验式娱乐需求。


       从需求广度来看,“三新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支持偏远地区和中下收入群体获得更优质的消费和就业机会,从而分享经济发展红利、抑制社会阶层分化。例如,2012年以来,随着大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中国电商企业着力向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扩张,实现了全球最快的渗透率增长。


       从内在动力看,“信息三优化”基础优越。在新一代科技浪潮中,中国基础科研和商业应用首次实现了与发达经济体的同步出发,并已经位于世界前列。据WIPO统计,2017年中国提交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已升至全球第二,增速为全球最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状,以及亟待进一步完善的市场机制,凸显了传统经济金融体系的内在短板,为新经济的系统性大改造提供了施展空间。十九大以来,伴随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政府规制渐次转向负面清单制、后置监管和综合监管,亦有利于新经济红利的释放。综合而言,上述两方面的比较优势有望激活新经济的中国加速度,以新经济的抢跑领跑,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弯道超车。


独角兽回归


       独角兽回归,打造新经济崛起的正向循环。作为一场系统性大改造,新经济的发展蕴含难以估量的广阔前景。内嵌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新经济的崛起兼具时代动力和比较优势。作为这一趋势的直接反映,一方面,中国新经济培育出了数量可观的独角兽企业。截至2018年2月,在Crunchbase、CB Insights等国际机构的独角兽榜单中,中国企业总数均位列第二,紧随美国之后。


       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亦给予了独角兽企业全球领先的价值评估。例如,2018年2月18日,360安全科技公司从美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公司市值增长逾6倍 。由此,如果能够通过制度创新,引导海外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回归中国资本市场,那么将打通上述两个方面,构筑“独角兽-资本市场-新经济”的正向循环,支撑中国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步,资本市场加速独角兽成长。得益于中国市场对新经济的偏好,回归后的独角兽获得更充裕的资本加速自身发展。第二步,独角兽带动新经济崛起。独角兽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出众表现,一方面将发挥信号旗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资本向新经济的倾斜,另一方面促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繁荣,激发居民财富效应,扩大中国市场对新经济的需求。


       第三步,新经济培育更多独角兽。随着新经济加速发展,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将充分显现,进一步打破传统经济的利益藩篱,从而在破立之间创造更多的独角兽,开启新一轮正向循环。2018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允许境外注册的红筹企业在境内发行股票,推出中国存托凭证(CDR),并围绕创新企业的盈利情形和公司治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制度安排。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率先享受试点红利。有鉴于此,独角兽回归的步伐正在提速,“独角兽-资本市场-新经济”的正向循环有望在年内形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