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四大优势”

2025/04/07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对高质量发展再次提出要求,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的作为。


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当前我国发展的战略需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赋予了科技界和产业界新的发展任务。本届年会探讨的就是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我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当前企业面临“四大挑战”


当前,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前所未且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这对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也提出了一定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化变化的当下,企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市场风险与竞争压力。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地演进。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在加剧,外部的发展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特朗普上台第一天就签署了40多项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局,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后终止参与多个国家机构的活动,对国际政治、贸易发展和高技术研究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月初,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对墨西哥、加拿大增加关税,虽然生效期推迟,但也使全球的贸易环境愈发变得不稳定。


中国是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此次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让中国众多企业的出口业务受到了影响。前期中美已有过很多摩擦,并且摩擦还会继续下去。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对于企业尤其是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的企业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它不仅考验企业供应链的韧性,更对企业如何敏捷地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企业必须积极地寻求策略,提升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才能在这波复杂的国际浪潮中稳定前行。


第二,科技创新正以颠覆性、快速性和交叉性的强劲态势席卷而来,给企业的创新战略带来了重大挑战。当前科技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这对企业快速适应创新的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其中,最热门的就是人工智能,2024年两项诺贝尔奖都与人工智能有关,一项是物理奖,另一项是化学奖。


人工智能发展几经起落,最早只是一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但现在它变成了一项赋能技术。在ChatGPT出来的前几年,蛋白质结构预测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过去业内研究了将近五十年都没有对此形成明确概念,而AlphaFold的出现,精准预测出当前全世界几乎所有已有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很多企业纷纷采用AlphaFold进行药物研发。从这一点上说,2024年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热潮。


DeepSeek作为国产大模型,其技术突破受到了全球关注。连OpenAI的领导者奥特曼都认为,为了防止被“后来者”超越,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时刻保持警惕。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企业的应对能力也是考验,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是一个新挑战。最近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教育界、科研界等,都把人工智能融入自身发展建设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跟不上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就很可能被淘汰。


第三,国际技术竞争日益加剧,给企业也带来了愈发沉重的创新压力。在这场激烈的全球技术角逐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能在技术竞争中抢占优势地位,纷纷使出技术封锁和市场管制的手段,这严重束缚了中国企业获取技术资源和拓展市场的空间。


除了打压华为等企业,美国对中国的大学、科研单位也进行打压,哈工大、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学校和科学院所也都被美国列为清单。导致我们在一些设备的购买上关卡重重。从科研和企业角度而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关键技术方面的管制和打压,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


就人工智能而言,美国计划在未来投资5000亿美元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斥资500亿欧元支持InvestAI计划;法国在2月份也同样提出投资300—500亿欧元建设人工智能园区,并计划在法国境内建设35个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大约1200公顷。


国家层面激烈的技术竞争,反过来也会促使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无论是微软,还是其他大企业,在这种超竞争的环境之下,技术更新速度会更快,企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尤其是科技型的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生存发展的“独门绝技”,否则很难在这种激烈竞争中保持领先。


第四,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同样面临创新理念与能力迭代的考验。传统发展模式往往依赖于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习惯相对稳定的发展节奏和市场环境,一旦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就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企业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都要做出改变。创新的投入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明显回报,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从科技界的角度来说,科技创新也需要资本耐心的投入。如果投资者今天刚投资,明天就想拿回报,这很不利于科技创新工作。


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卓越的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很重要。如果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研发新技术,可能面临技术路线错误,研发周期长,市场不认可等风险。这时的企业容易在转型过程中,由于短期的业绩压力而动摇战略的决心,难以坚定地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所以传统模式下的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储备相对不足,想要实现能力的快速迭代困难重重,这些都对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提出了挑战。


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四大优势”


面对新的形势,企业如何把握好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律,利用好我国已有的非常好的发展基础,进而推动自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我谈几点思考:


第一,要充分利用好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体系化、大规模的创新系统,技术储备尤其是科研机构和大学具备比较好的创新能力。2023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支出已经超过3万亿元,其中技术经费2200多亿元,覆盖各个重大的创新领域。


中国SCI的论文数量和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在衡量高质量科研产出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中,中国也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有30多个机构和大学进入全球100强,中国科学院也连续12年在全球科学机构中排在前列。就人工智能而言,我国有19所院校入围了世界100强( PCT专利和发表的论文)。PCT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7万多件,位居世界首位,这些都是我国创新能力的基础,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


大家老是说,科技和经济“两张皮”。这里面确实包含科学家的工作,一方面,科技界不太注重成果转化或者不懂市场;另一方面,我也呼吁企业家能更多关注到科技创新,尤其是关注基础研究。我从事化学研究,每次在国外参加化学界的年会,一开就是几万人的规模,参会者将近有1/3是相关领域的企业界人士。这些与会企业家会认真聆听教授做学术报告,如果对某教授做的技术成果有兴趣,就有可能转化科技成果。很多企业家从研究的最开始就和学术界建立好联系。我当过三届中国化学会的理事长,中国化学每年开会也有好几万人,但很少有企业家参会。


我呼吁,中国的企业界和科技界也要尽早地建立联系,最早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论文和专利已经很多,但如何把它们转化为成果,需要学术界和企业界两端共同发力。


第二,要充分利用好我国在产业发展上积累的优势。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具有规模庞大和部门众多的规模优势,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贡献门类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将近30%,新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材料、器件、设备等,我国都有相应的工业生产能力。


我国光伏、风电的设备制造世界第一,核电的在建规模世界第一,轨道交通设备工业位居世界第一,半导体显示器工业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未来产业依赖于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像高速互联网、5G网络、数据中心等等,我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前不久,我也参观了上海大飞机制造园区,整个园区都覆盖了5G网络,比空客、波音数据化的能力更强。这些都是承载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要充分利用好我国得天独厚的人才储备优势。在创新人才的规模方面,我国长期稳居世界的首位。国内科学技术领域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工程师,凭借庞大的数量,形成了显著的规模优势,为各行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出专业人才。尤其突出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根基深厚,优势显著,多年来通过扎实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大量数理化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


像DeepSeek这样的创始人都是国内高效体系培养出来的,而且都是年轻人,高校培养了很好的青年人才队伍,他们通过完善前沿的课程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我国得天独厚的人才储备优势。


第四,要深入融入到我国独有的创新生态系统中。近年来,我国AI产业链打造的创新系统也备受关注。像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企业在不同领域都各有建树。游戏科学凭借《黑神话:悟空》扬名国际;深度求索的DeepSeek V3大模型以低成本超过ChatGPT4;宇树科技参加春晚,而且它的机械狗让马斯克非常关注;云深处科技的绝影X30走出国门;强脑科技是脑机接口的佼佼者;群核科技拥有全球最大的可交互三维数据能力。杭州已经构建了人工智能的创新系统,不断培育新的创新企业,成为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高质量发展要深度融入生态圈,携手并进形成创新合力。人才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后劲。我去过杭州很多次,确实感受到杭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城市,给我印象更深的是杭州的人才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杭州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杭州的人口增量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我们看到,不同地方的政府都出台优惠政策,不断改变营商环境,凝聚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快速向前、不可阻挡,企业家是洪流中的弄潮儿。我相信,企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充分利用我国在科技、生态、产业,以及人才方面的优势,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铸就非凡成就,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