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资产,升级绿色金融体系

2023/08/08

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


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挑战,这些挑战按照经济学原理解释,就是外部性问题。一直以来,经济学致力于解决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却很难解决外部性问题。因为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在理论上可能说得通,但在实践中的确存在很多的挑战,所以无论是从传统资产属性还是体制机制入手,实际上都没有办法回应和解决经济学所面临的这个问题。


我们以生物多样性为例,它是绿色低碳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跟我们所需要的资金相比,之间的缺口高达7000亿美元。实际上,全球大约有78%的生物多样性融资还是来自于发达经济体,只有20%多的融资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就意味着,整个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不仅面临总体的融资缺口,同时融资结构也存在比较大的矛盾和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章节中,更是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与标准体系。也就是说,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需要通过金融手段实现。


2015年,我国政府在国务院文件中正式提出了“绿色金融”概念。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正式将“绿色金融”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国家将为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


与之相呼应的是,2016年,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将绿色金融定义为:能产生环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以及在2012年,威廉·诺德豪斯在最新版的《绿色经济学》中补充了绿色金融的定义:在金融投资的决策中加入对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就叫绿色金融。


在这样的定义下,绿色金融在过去五六年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国以绿色信贷为代表,在2022年年底,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2万亿元,首次突破整个贷款余额的10%,成绩不俗。在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当然,问题也非常明显,我们的确通过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了绿色低碳资产的成长,但现在看来,我国国民经济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灰色及棕色资产,这些资产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现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认为,还是要把增量的绿色资产和存量的灰色转型资产进行融合,形成一种新的资产——绿资产。绿资产的含义是,只要能够产生相关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益、气候变化应对的效益,以及资源高效节约利用效益,它都属于绿资产,也可以称之为可持续资产。


绿资产的理论机理和形成机制


根据资产的不同来源,我们把绿资产分成三大类:排放类绿资产、减排类绿资产、零排类绿资产。当前,绿色金融的发展重点集中在零排类绿资产上。国民经济中存在大量的包括钢铁、化工、水泥、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的、相对高碳的产业和企业,它们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则是减排类资产。排放类资产就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碳排放权的资产,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引入更多的环境权益交易,这些都统称为环境权益的资产。


绿资产形成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即从环境质量、生态安全、人口素质开始过渡到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生态环境给我们提供了资源和健康,让我们学会如何通过产权、价值,包括所有制和所有关系来确保生态环境资源能够为我所用。最终,人们又用某种治理体系和文明发展形态,让整个社会的发展保持在一条绿色发展的轨道上。


不管是传统资产的减排,还是新型绿色资产的减排,只要能够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持,都有易于让天、地、人的关系实现统一。


当然,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法律架构、市场行为、政府机制,还是一些实现环境公平正义,分配正义的工具,它们的背后都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把社会发展割裂成“绿”和“非绿”。只有在一个统一标准下,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激励机制,才能让人们从技术进步、产权制度安排、市场效率改进、分配体制机制中形成一个与激励相融的机制来推动全社会的生产消费。只有各个产业、各种环节、各种技术往同一个方向努力,最后才能形成我们的绿资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借助一些机理,比如要减少环境影响,让“绿色”和“非绿色”的产业齐头并进,不要完全伤害“非绿色”的产业福利,我们称之为“无悔原则”。


通过闭环的价值链助力绿资产的打造


将“无悔原则”放在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上,意味着我们要引入生物多样性的增量资源来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逐渐降低存量资源,让那些高污染的产业和生产方式逐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形成一个闭环的价值链。以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例,我们通过先进技术将一些很好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组装,并进行市场销售,同时,再借助一些绿色金融工具进行资金融通,来实现更好的收益以及回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当然,形成这个闭环的价值链离不开ESG相关的标准体系、激励机制与政策支持。我们在浙江衢州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实现了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的一些实践。同时,我们在开发林业碳资产的过程中,利用这个闭环的价值链,既让绿色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又让传统产业在过程中获益。进行绿色发展可以让企业感觉到,参与碳汇资产开发或其他绿资产开发是能得到好处的。


升级绿色金融体系来实现绿资产的打造


我们认为,打造绿资产有必要升级整个绿色金融体系。此外,还需要四点努力:一是要构建起整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将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发展;二是形成有利于绿资产发展的积极的政策环境,包括一些激励政策、保障政策、风管控政策等;三是以需求型、能源型、外向型为导向来大力发展现在的绿资产的经济体系;四是完善绿色低碳的国民教育体系来支持绿色资产的发展。


最后回到绿色金融体系,我们要将绿色金融体系升级为2.0版本。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绿色金融外,还影响着其他的绿色金融板块,包括绿色金融的科技、绿色金融的风险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ESG金融、碳金融、生态金融,等等。除了狭义的绿色金融外,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致力于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转型金融,致力于气候适应和气候减缓的气候金融,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物金融,等等。以这样的体系来构造出一个新的绿色金融体系,全面支持绿资产的发展。


(李志青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


关闭